1. 摘录
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:「
离一切诸相,则名诸佛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2. 摘录
《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》卷5:「
有三摩地,名为空性,能离一切诸相见故;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3. 摘录
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》卷2:「
其自性身,无始无终,离一切相 ,绝诸戏论,周圆无际,凝然常住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4. 摘录
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卷398:「
汝当于空、无相、无愿甚深之法应生信解,汝应以离一切相 心求深般若波罗蜜多,汝应以离我及有情、命者、生者、养者、士夫、补特伽罗、意生、儒童、作者、受者、知者、见者相心求深般若波罗蜜多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5. 摘录
《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》卷7:「
当观诸法犹如虚空,离一切相 无所动转,不生不灭不来不去,彼诸法相即诸法性,如其法性如实随喜,如所随喜回向亦然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6. 摘录
《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》卷10:「
佛具三种身,体相用平等,甚深广大性,胜义无差别,无漏无变易,远离一切相 、烦恼及所知,本性恒清净,无垢无染着,是真调御师,性净即涅槃,亦是法身佛。体备恒沙德,无垢不思议,六度常圆满,此即萨婆若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7. 摘录
《不退转法轮经》卷2:「
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如呼声响,离一切相 ,尽同法界,无归无趣,善解一切音声语言,无示无说离音声相,不自高己离于我想,过于一切言说音声而无过相,是故悉知一切法寂灭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8. 摘录
《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》卷3:「
第一义中,无有菩提,无觉菩提者。何以故?大德迦叶!菩提是无为,离一切数,菩提非色,不可见故。菩提非青、非黄、非赤、非白、非紫、非颇梨色,无有形像,无貌、无相,过一切相;无有居止,断一切居止;非有,离一切有;非相,离一切相 ;无有言说,口业不及故;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9. 摘录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卷16:「
如来大智慧,希有无等伦,
一切诸世间,思惟莫能及。
凡夫妄观察,取相不如理,
佛离一切相 ,非彼所能见。
迷惑无知者,妄取五蕴相,
不了彼真性,是人不见佛。
了知一切法,自性无所有,
如是解法性,则见卢舍那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10. 摘录
《大宝积经》卷86:「
大王!汝不随顺如来神变,亦非发趣无上菩提。何以故?大王!菩提者住于法界,不来不去、无知无行、非色非相、不取不舍,如画虚空无所触碍,本性清净。大王!菩提者入一切处,诸法平等故。菩提无分别,离诸相故。菩提寂静,止息相故。菩提性净,离计着故。菩提不动,无杂乱故。大王!菩提者名心平等,无所起故。菩提者名众生平等,本无生故。菩提者名不生生,因缘无性故。菩提者不可显示,离心意识故。大王!菩提无所行,过诸境界故。菩提无戏论,离寻思相故。菩提为空,性相空故。菩提无相,离一切相 故。菩提无愿,无所住故。菩提无作,无业报故。菩提无为,离三相故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11. 摘录
《大宝积经》卷112:「
若无为者则是一切诸圣根本,是中无有持戒亦无破戒。若无持戒无破戒者是则无行亦无非行,若无有行无非行者是则无心无心数法,若无有心心数法者则无有业亦无业报,若无有业无业报者则无苦乐,若无苦乐即是圣性。是中无业无起业者,无有身业亦无口业亦无意业。是中无有上中下差别,圣性平等如虚空故。是性无别,一切诸法等一味故。是性远离,离身心相故。是性离一切法,随顺涅槃故。是性清净,远离一切烦恼垢故。是性无我,离我我所故。是性无高下,从平等生故。是性真谛,第一义谛故。是性无尽,毕竟不生故。是性常住,诸法常如故。是性安乐,涅槃为第一故。是性清净,离一切相 故。是性无我,求我不可得故。是性真净,从本已来毕竟净故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12. 摘录
《大乘宝云经》卷7:「
圣性平等,犹若虚空;是性平等,无有优劣,一切诸法等一味故;是性平等,远离一切身心相故;是性远离一切诸法,顺涅槃故;是性清净,远离一切烦恼垢故;是性无我,离我所故;是性真实,顺如如故;是性寂静,常安乐故;是性无有高下,从平等出故;是性真实,第一义故;是性无尽,毕竟不生故;是性常住,诸法常尔故;是性安乐,涅槃第一故;是性清净,离一切相 故;是性无我,求不可得故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13. 摘录
《占察善恶业报经》卷2:「
菩提体者,非有、非无、非非有、非非无、非有无俱,非一、非异、非非一、非非异、非一异俱。乃至毕竟无有一相而可得者,以离一切相 故。离一切相 者,所谓不可依言说取。以菩提法中,无有受言说者,及无能言说者故。又不可依心念知。以菩提法中,无有能取、可取,无自无他,离分别想故。若有分别想者,则为虚伪,不名相应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14. 摘录
《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》卷2:「
当知如是精觉妙明,非因非缘,亦非自然、非不自然,无非、不非,无是、非是,离一切相 即一切法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15. 摘录
《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》卷8:「
真根既成,十方众生皆我本性,性圆成就不失众生,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;
即一切法离一切相 ,唯即与离二无所着,名真如相回向;
真得所如十方无碍,名无缚解脱回向;
性德圆成法界量灭,名法界无量回向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16. 摘录
《大智度论》卷87:「
何等是一念?所谓菩萨得无生法忍,断一切烦恼,除诸忆想分别,安住无漏心中,布施一切。无漏心是无相相。菩萨住是心中,不见谁施、谁受、谁物,离一切相 心布施;不见有一法,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不见,何况余法!是名不二相。乃至八十随形好,亦如是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17. 摘录
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》卷2:「
如经“是故须菩提!菩萨应离一切相 ”等。此明何义?未生第一菩提心者有如是过,为防此过。偈言:
为不舍心起,修行及坚固;
为忍波罗蜜,习彼能学心。
此义云何?为何等心起行相而修行?为何等心不舍相?偈言“为忍波罗蜜,习彼能学心”故。又第一义心者,已入初地得羼提波罗蜜故。此名不住心,如经“是故须菩提!菩萨应离一切相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”故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18. 摘录
《金刚仙论》卷6:「
“是故须菩提!菩萨离一切相 发菩提心”,此文所以复来,明“是故”者,以是初地以上得真如实智平等无我之解、忍波罗蜜成就,能忍苦行,于天上菩提不生退转故。以是地前未得无生忍波罗蜜成就,见苦行若,于无上菩提喜生退转故,是故劝励地前诸小菩萨,应当离一切法中所相之菩发三菩提心也。言发三菩提心者,劝地前人发初地以上三菩提也也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19. 摘录
《金刚仙论》卷6:「
“何以故”者,问此经中何故云应离一切相 发三菩提心?故言何以故也。即释云“亦不住生心义故”,示于色等法中不取著者,能证初地菩提心义故。此释经中“何以故?若心有住则为非住”也。“若心住于色等法,彼心不住佛菩提”者,此明于色等法中取著者,不能证初地菩提心也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20. 摘录
《佛地经论》卷3:「
三由名者,谓清净法界,广说乃至成所作智。清净法界者,谓离一切烦恼、所知客尘障垢,一切有为、无为等法无倒实性,一切圣法生长依因,一切如来真实自体,无始时来自性清净,具足种种过十方界极微尘数性相功德,无生无灭,犹如虚空遍一切法,一切有情平等共有,与一切法不一不异,非有非无,离一切相 ,一切分别、一切名言皆不能得,唯是清净圣智所证,二空无我所显真如为其自性,诸圣分证、诸佛圆证,如是名为清净法界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21. 摘录
《成唯识论》卷10:「
涅槃义别略有四种: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,谓一切法相真如理,虽有客染而本性净,具无数量微妙功德,无生无灭湛若虚空,一切有情平等共有,与一切法不一不异,离一切相 一切分别,寻思路绝名言道断,唯真圣者自内所证,其性本寂,故名涅槃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22. 摘录
《摄大乘论释》卷8:「
论曰:
诸菩萨行相,复于所缘中,
是无分别智,彼所知无相。
释曰:于所缘中相似而行,故名行相。无分别智于真如境相似而行。彼所知无相者,谓说此智于真如境所作行相,此意说言无分别智缘真如境,离一切相 作意行相以为行相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23. 摘录
《中边分别论》卷1:「
无异为义故,是故名如如,恒如是不舍故。无颠倒为义,故说实际,非颠倒种类及境界故。相灭为义,故说无相,离一切相 故、无分别圣智境界故、第一义智为体故。说真实圣法因为义故,是故说法界。圣法依此境生,此中因义是界义。摄持法身为义,故说法身。如是空众名义已显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24. 摘录
《菩提心离相论》:「
又菩提心宝清净无染,最大最胜最上第一,不能坏、非所坏、真实坚固,能破烦恼等一切魔,满诸菩萨普贤行愿。又菩提心者,是一切法之所归趣。所说真实、离诸戏论,是即清净普贤行门离一切相 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25. 摘录
《大乘起信论》:「
问曰:“上说真如,其体平等,离一切相 ,云何复说体有如是种种功德?”
答曰:“虽实有此诸功德义,而无差别之相,等同一味,唯一真如。此义云何?以无分别离分别相。是故无二。复以何义得说差别?以依业识,生灭相示。此云何示?以一切法本来唯心,实无于念,而有妄心,不觉起念,见诸境界故说无明。心性不起,即是大智慧光明义故。若心起见,则有不见之相。心性离见,即是遍照法界义故。若心有动,非真识知,无有自性,非常、非乐、非我、非净,热恼衰变则不自在,乃至具有过恒沙等妄染之义。对此义故,心性无动则有过恒沙等诸净功德相义示现。若心有起,更见前法可念者则有所少。如是净法无量功德,即是一心,更无所念,是故满足。名为法身如来之藏。”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26. 摘录
《大乘起信论》:「
二者、闻修多罗说世间诸法毕竟体空,乃至涅槃真如之法亦毕竟空,从本已来自空离一切相 。以不知为破着故,即谓真如、涅槃之性唯是其空。云何对治?明真如法身自体不空,具足无量性功德故。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27. 摘录
《大乘起信论》卷2:「
二者如经中说,一切世法皆毕竟空,乃至涅槃、真如法,亦毕竟空,本性如是离一切相 。凡愚闻之不解其义,即执涅槃、真如法,唯空无物。为除彼执,明真如法身自体不空,具足无量性功德故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