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%

简述《成唯识论》识三能变

简述《成唯识论》识三能变

  说明一下,我们讨论的前提是唯识,其他经典也很重要,但是我们就依“唯识经典”为依据。
  《成唯识论》卷2:「阿赖耶识因缘力故自体生时,内变为种及有根身,外变为器,即以所变为自所缘,行相仗之而得起故。」(CBETA 2021.Q2, T31, no. 1585, p. 10a17-20)
  《成唯识论》说,阿赖耶识因缘力故自体生时,就是第一能变,第二能变讲末那识,第三能变讲前六识。
  “阿赖耶识因缘力故自体生时”这句话很重要,直接说出了“自体生时”,说阿赖耶识自体是生灭的,不是永恒不变的。
  可能有的人就提出了疑问,阿赖耶识也是生灭的吗?回答:是的,阿赖耶识是生灭相续的法。还会问:怎么和某人说的不一样啊,你是不是“瞎说”啊。我不是瞎说,是某人在瞎说。咱们看教证。
  “阿赖耶识因缘力故自体生时”这句话非常重要,仔细看才行,“自体生时”生灭相续意思?自体就是“识体”,“阿赖耶识识体”。
  识体就是识的自证分,这个自证分就是识的四分之一,四分是:自证分、证自证分、见分、相分。教证如下:
  《成唯识论述记》卷1:「护法等云:谓诸识体即自证分,转似相、见二分而生。此说识体是依他性,转似相、见。」(CBETA 2020.Q4, T43, no. 1830, p. 241a1-4)
  “诸识体”就是“自证分”。自证分就是识体。这个识体能够转似见、相二分,是依他起。这里的转似见、相二分就是果能变。还有因能变,有时间再讲。也就是说自证分上的功能差别就是见分与相分。
  自体搞清楚了。我们说阿赖耶识的生灭情况。不要怕,“不是断灭见”,因为后面还要讲“不生不灭,不变易”的一切法的法性真如。
  分两个问题来说,第一、八个识都是种子生的,第八识及阿赖耶识也是种子生的。第二、阿赖耶识生灭运行情况。教证我们就选最权威的,其他注疏也有很多,不一一列举了。下面看教证:
  《成唯识论》:“如是八识及诸心所,定各别有种子所依。”
  某人的说法是“第八识生七转识”,人们普遍认为,七转识是第八识生的。这是最大的误区,也说目前最大的坑,很多人不能自拔。
  概括起来讲,八个识生起都要四缘具足,才能生起。(即:因缘、所缘缘、等无间缘、增上缘)。因缘种子、所缘缘境界、等无间缘前识灭后识生,这三缘好理解,增上缘包括很多,就是前三缘不能包括的都放在了增上缘。眼识有九缘才能生起,除了前三缘外,其他六缘都放在了增上缘里了。
  种子是存储在第八识里的,遇缘具足就生起了八个识。种子是七转识熏习而来,七转识是能熏,第八识是所熏。这个过程是:种子—现行—种子……,是一个无限的循环。二乘无余涅盘位种子就损坏了,如窥基师《述记》说:“无第八体”,“无识持种”,便“入无余涅盘”。成佛后全部种子已经成为无漏种子了,种子虽然循环但是不能再熏习变化了。
  第八识不能熏种子,只能是所熏(存储种子),七转识才是能熏,七转识现行的同时种子就落谢在了八识田里了。
  唯识上第八识是所熏,七转识是能熏。就是说七转识现行熏习的种子同时落谢到第八识里,就落谢到八识田里。
  第一是因能变,就是种子生起八个识,第二是果能变就是识的上面生起见分、相分。这样整个过程就完成了。《成论》有详细解释,需要参考大量资料。
  某些人可能认为,第八识是不生不灭的,第八识能生万法,认为第八识是永恒存在的,是出生七转识的第一因,这样认知是有违经教的。教证如下:
  《成唯识论》卷4: “如是八识及诸心所,定各别有种子所依。”
  释:如是说八个识及其相应的五十一心所法,必定各别有自己的种子所依。护法、玄奘菩萨说的,我们应该相信。八个识都由自己的种子所生,这是唯识界共同的观点。
  有人认为第八识生了七转识,这是错误的。第八识是七转识生起的俱有依,种子才是七转识生起的因缘依,第八识也是依种子为因缘生起的。说明第八识是念念生灭相续不断的。
  《成唯识论》这一段实际上已经把某人的“第八识生万法”的说法给破了,因为第八识也是种子生,七转识也是种子生,这里的生是指因缘,当然还需要其他缘。
  《成唯识论》卷4: “如是八识及诸心所,定各别有种子所依。”如是说,八识及其诸心所,必定各别有自己的种子为所依。八个识都要由种子出生,就是作为因缘,当然还需要其他缘。第八识不是恒常不灭的,第八识是念念生灭相续的,就是这种念念生灭相续不断的。所以《成唯识论》说:“如瀑流水非断非常”。
  有人会说:这不是断灭空了吗?其实不然,因为有真如实性还在。这个真如实性就在八个识生灭相续的过程中显现的,真如也是一切法的法性,这个法性是恒常不变的,就是无为法真如。《瑜伽师地论》卷51:“又阿赖耶识体是无常,有取受性,转依是常,无取受性,缘真如境圣道方能转依故。”
  但是不能再执着这个真如又“如第八识一样能生万法”,不是这样子,不能这样理解经论。真如是一切法的共相所显,与一切法非一非异。一切法的法性是真如性,这种一切法无自性之性是空性,是恒常不变的,与一切法不一不异。教证如下:
  无性菩萨《摄大乘论释》卷8:“无分别智所缘真如,是一切法共相所显,故说此智名总相缘。”
  真如也可以说是真如理,这种理不能等同机械原理等等一样理解。一切法的无自性之性是空性,就是这个真如理,这个真如理是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的,这个真如理是恒常不变的。
  如果再执着这个真如也是法我执。真如、胜义谛里,没有“真如名”,没有“这是变化的,那是不变易”等等,“一切法真如”之真如名字也是假立施设。
  真如之名也是假名施设,非假体施设。真如境、法性、法身、胜义性、圆成实性等等很多名字,窥基师说了三十种名字。真如境是“有无俱非,废诠谈旨、寻思路绝名言道断,与一切法不一不异”。
  《成唯识论》卷2:「真如亦是假施设名,遮拨为无故说为有,遮执为有故说为空。」(CBETA 2021.Q1, T31, no. 1585, p. 6c16-18)
  《成唯识论了义灯》卷3:「论但说云真如,亦假施设名,非体假设。」(CBETA 2020.Q4, T43, no. 1832, p. 714b6-7)
  《摄大乘论本》卷1:「《阿毘达磨大乘经》伽他中说:无始时来界,一切法等依,由此有诸趣,及涅盘证得。」(CBETA 2021.Q2, T31, no. 1594, p. 133b13-16)
  很多人经常引用这段来佐证阿赖耶识的“不生不灭”,认为阿赖耶识(或第八识)是一切法的“依”,所以做出错误的理解:阿赖耶识不会灭。认为这个“阿赖耶识依”是不生不灭的,永远存在的才能作为“依”。其实生灭相续的法也是可以作为“依”的,这里佛陀说的“阿赖耶识依”就是生灭相续的,可以作为“一切法”的所依。下面看看窥基师《枢要》的解读。
  《成唯识论掌中枢要》卷2:「无始时来界。一切法等依。由此有诸趣、及涅盘证得。无性《摄论》云:无始时来者,显此识性初际无故,界者因也。则种子识,是谁因种,谓一切法。等所依者,能任持故,非因性故。能任持义是所依义,非因性义。所依、能依性各异故。若不尔者,界声已了,何假余言。此二句意,无始时来者,显此识性无初际通句也,一切法之界,谓与有漏法为因缘,与无漏法等为所依,由一切法界故有诸趣。由等为所依故,有涅盘证得。」(CBETA 2021.Q2, T43, no. 1831, p. 634c10-23)
  窥基师《枢要》是比较权威的解读了:《阿毘达磨大乘经》的:“无始时来界,一切法等依,……”。下面慢慢解读。
  “无性《摄论》云:无始时来者,显此识性初际无故,界者因也。”无性菩萨造的《摄大乘论释》说:无始时来者,显此阿赖耶识识性初际无有开始。就是说这个阿赖耶识无始以来就有。这个无始以来就有,就说无始以来就是生灭相续不断的,这一句只说了“初际无故”,就是无始以来就有,但没有说阿赖耶识“不生不灭”,生灭相续不断的也可以是“无始以来”的。
  一定要改变“无始以来就是不生不灭”的不正确认知。“生灭相续不断”也可以是“无始以来”的。《成唯识论》说:“如瀑流水非断非常”。就是这个意思。这里的“界”是“因”的意思。
  “则种子识,是谁因种,谓一切法。”这个种子识,是谁的因种,谓一切法的。
  
  「等所依者,能任持故,非因性故。能任持义是所依义,非因性义。所依、能依性各异故。」
  略译:
  「等所依」的意思,就是能持一切法的自种。因为这个任持一切法法种的意义,所以这个本识跟一切法的关系,是相依的关系,而不可说一切法由本识所出生。因为能依的法、与所依的法,各不相同的。
  略解:
  这里就提到了「非因性」这个重点。如果是一法而生万法,那本识才可说是因性义。但这里说本识「非因性」,也就是说,一切法都是有自种藉缘而现的观念,非由本识而生万法。
  (注:从“等所依至非由本识而生万法”是由QQ群白白师兄解释的,原文附上。)

  “一切法之界,谓与有漏法为因缘,与无漏法等为所依,由一切法界故有诸趣。”这一句是说,一切法之因种子,就是与有漏法为因缘,与无漏法等为所依,由于一切法之因种子故有诸趣(六道轮回)。
  “由等为所依故,有涅盘证得。”由本识为所依(根本依),种子为因缘,等等,才有涅槃的证得。
  
  《成唯识论》卷4:「次第二能变,是识名末那,依彼转缘彼,思量为性相。」(CBETA 2021.Q2, T31, no. 1585, p. 19b1-2)。这是第二能变,讲末那识。“依彼转缘彼”这句话不好理解,说明一下,就是依彼(阿赖耶识),再转缘彼(阿赖耶识见分)。思量为性相,就是以思量特性及作用。
  《成唯识论》卷5:「次第三能变,差别有六种,了境为性相,善不善俱非。」(CBETA 2021.Q2, T31, no. 1585, p. 26a13-14)。这是第三能变,包括六种识,就是前六识。了别境界为特性作用,包括:善、不善、无记(善、不善俱非)
  阿赖耶识自体生时,为第一能变。末那识生时,为第二能变。前六识生时,为第三能变。
  某人片面的说,一切法都是第八识的运作,第八识生万法。前面我们已经给予辩证了。有的还会问:种子怎么生的,各个识之间怎么运作,这些都要第八识运作的啊。这是完全不懂唯识的表现。八个识为什么有这些功能差别?《成唯识论》回答是“法尔而有”。教证如下:
  《成唯识论》卷2:「有义种子各有二类:一者本有,谓无始来异熟识中法尔而有生蕴处界功能差别。世尊依此说诸有情无始时来有种种界,如恶叉聚法尔而有。余所引证广说如初。此即名为本性住种。二者始起,谓无始来数数现行熏习而有。世尊依此说有情心染净诸法所熏习故,无量种子之所积集。诸论亦说染净种子由染净法熏习故生。此即名为习所成种。若唯本有,转识不应与阿赖耶为因缘性。」(CBETA 2021.Q2, T31, no. 1585, p. 8b23-c4)
  种子的功能差别是“法尔而有”。护法、玄奘菩萨认为:种子有“本有”与“始起”。就是有本有种子与后熏种子。唯识上这是正解。
      BWD
      2021.10.01